最近台审计部门一份半年结算查核报告,把台当局采购美制战机的“糟心事”摊在了阳光下——为了拿下66架F-16C/D Block70战机,他们已经举债200亿新台币(约合46亿元人民币),但这笔“预付款”花出去,战机却连“准信”都没拿到。

这份报告里明明白白写着,台当局为采购战机专门编列的特别预算,已经通过举债补上了资金缺口。可更闹心的是,花钱的速度赶不上“交货的变数”:先是战机用的美国通用电气F110发动机,供应链出了问题;接着配套的ALQ-254电子战系统,战术测试迟迟不达标。9月美国空军官员特意来台说明情况,直接挑明“年底能不能交付几架还不好说”,明年按计划交齐66架?美方已经暗示“难度很大”。

更扎心的是,直到台方连一架战机的“实物”都没见着。消息一传出来,台湾网友的讨论里满是质疑:“疫情后菜市场菜价涨得厉害,幼儿园学费都快交不起了,却拿200亿去买美国的‘空中期货’,到底是保民生还是填美国军火商的钱包?”

有军事观察人士也跟着泼冷水:“就算顺利拿到战机,F-16C/D Block70说到底是上一代战机的改进版,面对周边的歼-20、歼-16这些先进机型,威慑力能有多少?更别说现在连交付都没谱——发动机供应链卡脖子,电子战系统不好用,就算美国愿意卖,拿到手的是‘完整版’还是‘减配版’?”

还有人翻出过往的“美国军售延迟史”:“之前买爱国者导弹、阿帕奇直升机,哪次没遇过‘交货慢半拍’?这次会不会又是‘钱先到账,货慢慢磨’?200亿举债可不是小数目,最后要是换来一堆‘迟到的战机’,台当局怎么跟纳税人交代?”

其实不止网友着急,连台军内部都有声音:“要是明年交不了货,原本的战机更新计划全得打乱,到时候老旧战机继续‘超期服役’,飞行员训练、战术规划都得跟着调整——这笔‘举债买战机’的账,到底是赚还是亏?”

从“举债下单”到“交付难产”,台当局的“战机梦”,现在看起来更像一场“花钱买焦虑”的游戏——钱花出去了,安全感没等来,倒先让老百姓替这笔“糊涂账”捏了把汗。